8f4f55ff31b71deadd5214ce6235b141
de5083a650f02acdf1cc64c3ca0d9ea2
8f4f55ff31b71deadd5214ce6235b141
de5083a650f02acdf1cc64c3ca0d9ea2
8f4f55ff31b71deadd5214ce6235b141

一起經歷《是不是這樣的夜晚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我 》(2016)
「我」是一個切身又陌生的命題。
物理學告訴我們,「我」是一種認知,主宰身體活動和選擇,但「我」為何卻經常「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心理學上剖析,「我」是一種意識,主宰原始慾望和人格,但「我」卻更多時候前後矛盾,訴諸潛意識決定。
《是不是這樣的夜晚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我》,不企圖為「我」寫下定義,只期望通過集體創作和互動劇場,試圖為「我」找尋座標,發掘更多有趣多面的「我」-「Better me」。
…read more

什麼是恐懼?
《什麼是恐懼?》 – 來自命題 “What’s Fear? – Between Analytical & Creative process “ 文:李宛虹 Yuen(編作成員) 早前,新聞報導兩家台灣和日本的電視台合作,製作節目「恐懼研究所」。利用鬼屋迷宮,讓觀眾親歷其境,體驗恐懼。觀眾亦可以操控鬼屋的機關,從而觀察其他人對恐懼的反應,最後嘗試運用科學的理論,去了解「什麼是恐懼?」。 不過新聞沒有報導實驗的結果,我相信是因為結果太流,大概是類似「恐懼及其成因-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答案。」 我們亦嘗試討論和分析什麼是恐懼。有一天,我們圍在一起,討論什麼是「恐懼」。有人怕鬼、怕黑、怕寂寞、怕比人炒、怕死、驚青蛙、驚雀仔等等。討論的過程經常聽到的是,有人說:「我驚XX。」然後另一人緊接:「係呀!我都驚YY。」「XX」和「YY」之間往往有微妙的關係。例如某「我驚青蛙。」「係呀!我都驚雀仔。」但除了青蛙和雀仔都是生物外,兩個「驚」其實完全不同。某某小時候開開心心去宿營,怎料朋友踩扁了一隻青蛙,一件小事發展成為一個「驚」。另一個某某和雀仔無仇無怨,但自己凝住會比雀仔喙,自己嚇自己。 答問題:「什麼是恐懼?」不同人有不同的恐懼,有人曾經身心備受嚴重創傷產生恐懼,有人想像力太豐富自己嚇自己、有人空穴來風又驚一餐。所以沒有絕對的答案,所以我在說廢話。 又有一天,我們嘗試製造恐懼,嚴格來說是製造一個令人恐懼的場景或空間,然後發現不同的橋段和設計往往有兩個共同點:「黑」和「等待」。無論之後發生的事件是多麼流,「黑」和「等待」總是把人對未知的想像無限放大,令人有啲驚。那麼,一個關於「恐懼」的作品,就是暗燈,然後觀眾無止境地等待,然後觀眾好恐懼,然後觀眾「界凳」(放心,我們不是這樣的)。 「驚」和「恐懼」始終是兩碼子的事。我試過「好驚」,甚至「好燃驚」,但未經歷過「恐懼」。我嘗試想像什麼是恐懼?竭斯底里?失控?絕望?文革?恐懼鬥室?我不知道。 寫了一篇關於「恐懼」文章,排了一個關於「恐懼」的劇,不過我答不到什麼是恐懼?「恐懼」是寫唔切劇本、排唔切戲、演員NA唔齊人、出唔切Design、Sell唔到飛…?哈哈。 ———————————————————————————- 《悶費城 MOONFISHING》即日起於各大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 2012年8月10-11日 (五-六) //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網上訂票:www.urbtix.hk | 信用卡電話訂票:2111 5999 票務查詢:2734 9009 | 節目查詢:9623 5077(黃小姐)

不能抗拒的節奏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他的一套節奏,它像一連串系統,有意識地運行著,卻無意識地被影響著。
A小姐每天七時起床, 八時一定要出門口,要上八時十分的小巴到地鐵站,八時半到地鐵站,九點剛剛好到公司,開始工作;一點午飯,兩點開工,無限工作,終於下班,回家車程一個小時,晚飯半個小時,沖涼一個小時,最後躺在床上想:又一日。
這是典型的城市人的節奏吧,一切像在你的預算中。你每天都這樣生活,不算討好但也可繼續;或者因為習慣了,或者覺得自己沒需要、沒能力去改變。[…]

尋找曱甴的故事
蟑螂,我們多稱呼為曱甴 (光是這個寫法已經有夠核突)。這種生物具備了一種最令人感到驚怕的能力:即使你明知它靜止不動也好、已經死去也好,甚至它只是一隻膠製整蠱玩具、甚至只是一張圖片,你都驚。光憑它那的樣子,已經令你驚餐死,名副其實樣衰到你驚。這個世界大概只有周星馳和黃子華能與它作伴。
然後,你不斷會聽到更多關於曱甴的城市傳聞:曱甴其實懂得游泳,所以不能把它掉進馬桶;打死曱甴最好的方法是火攻 , 否則曱甴卵會繼續孵化更多幼蟲;會飛的曱甴其實是孕婦,你直接將它拍死同樣會把它身上的曱甴卵留下。最恐怖的是,科學家認為若有一天人類因核戰輻射而滅絕的話,曱甴還是可以生存的,因為曱甴抗幅射能力比一般生物強 30 倍。簡單而言,你死佢都未死。
其實在我而言,我們的集體創作過程,可能與一群人聚在一起大談曱甴的城市傳聞有一定程度上的共通。不同背景、經歷的人[…]

《悶費城》門票公售、工作坊開催
悶費城 MOONFISHING (2012) // 2012年8月10-11日 (五-六) //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 網上訂票:www.urbtix.hk | 信用卡電話訂票:2111 5999 | 票務查詢:2734 9009 | 節目查詢:9623 5077
「編作你的故事」工作坊 // 2012年8月8日 (三) //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 報名及查詢:enquiry@thealosophers.com | 9623 5077 (黃小姐) […]

成長的一場宿命
《成長的一場宿命》
– 來自命題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文:盧可恩 Galy Lo(編作成員)
當人脫離溫潤靜宓的母體,穿越極大的痛楚哭著來到世間,人生最初的恐懼就發生在第一場哭聲之中。
小時候,感受不到時間流動,老是怕停下來;人大了,卻怕落後在分秒間。
曾經,我們害怕看起來稚拙,於是稚拙地裝老成;年紀大了,卻因為怕老裝稚拙。而心裡明白,比老去更可怕的是永恆稚拙。
少年時害怕平庸、害怕沉悶,於是標新立異、力圖變革;長大一點,也不想過得太平淡,但要是因此而改變,我畏懼。[…]

恐懼 - 隨著你走的影子
《恐懼 - 隨著你走的影子》
– 來自命題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文:呂滙洺 Jim Lui (編作成員)
生活中不快的經歷,往往影響著一個人每個決定。一個走不出過往陰霾的人,就像雙腳被鎖上腳鐐的犯人,每一步都拖著沉重的包袱,而這腳鐐亦會愈行愈沉重,愈想愈失控(特別是要你獨自面對它的時候)。究竟,我們怕的是恐懼背後不愉快的結果,還是它帶來那泥足深陷的負面情緒。
喜歡看間諜電影的人,大概不難想象到間諜被敵方情報人員嚴刑拷問的畫面,縱使血肉糢糊,縱使聲嘶力竭,但與如斯皮肉之苦相比,無疑思想上的折磨顯得更為有效。再由此推想,或許是間諜們「想得太多了!」,實際痛苦的程度根本沒想象中的高,或是根本只是一場苦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