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 隨著你走的影子》
– 來自命題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文:呂滙洺 Jim Lui (編作成員)

生活中不快的經歷,往往影響著一個人每個決定。一個走不出過往陰霾的人,就像雙腳被鎖上腳鐐的犯人,每一步都拖著沉重的包袱,而這腳鐐亦會愈行愈沉重,愈想愈失控(特別是要你獨自面對它的時候)。究竟,我們怕的是恐懼背後不愉快的結果,還是它帶來那泥足深陷的負面情緒。

喜歡看間諜電影的人,大概不難想象到間諜被敵方情報人員嚴刑拷問的畫面,縱使血肉糢糊,縱使聲嘶力竭,但與如斯皮肉之苦相比,無疑思想上的折磨顯得更為有效。再由此推想,或許是間諜們「想得太多了!」,實際痛苦的程度根本沒想象中的高,或是根本只是一場苦肉計。

由此看來,恐懼,總為人帶來比實際情況更糟的假設。這是基於生物對於危險產生抗拒的天性,每個人都不想慘痛經歷重演,所以才想象出比現實更差的境況,為了減輕意料之外帶來的衝擊,一般稱為「打底」。這樣,恐懼便會跌入無止境的輪迴之中,無限地被放大,自己嚇自己。恐懼的刺激源,都只是內心對恐懼本身的「反磋」,不停地將可怕的事物重新咀嚼,直至接受不來才勉強哽下去,放置在潛意識的深處。

所以,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問題時,一般只會將次等強度的恐懼說出來,而最害怕的事,卻在有意或無意間被遺忘,目的都是避免接觸恐懼的核心。

所謂的童年陰影,也因而產生,小時候發生過的某件不愉快事件,被沉澱於潛意識中,直到被刺激的一霎,才像核子分裂般被引爆、擴散、感染。久而久之,事物的名稱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恐懼的代名詞,每次聽到關聯字句時,或預計到它即將發生,心理便會構成壓力及負面情緒。長大以後,你大概不太記得當年為甚麼怕,發生過甚麼。但你對這些事仍然敏感,其實怕甚麼呢?怕的就是那隨著你走,名叫恐懼的影子,任憑你用甚麼方法也擺脫不了它。但如果你願意放膽去認真面對,其實也只不過是捕風捉影,杯弓蛇影,消化過後其實亦沒甚麼大不了。

———————————————————————————-

《悶費城 MOONFISHING》 即日起於各大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
2012年8月10-11日 (五-六) //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網上訂票:www.urbtix.hk | 信用卡電話訂票:2111 5999
票務查詢:2734 9009 | 節目查詢:9623 5077(黃小姐)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