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創意機構

以前我常感到政府根本不了解創意工業,所以不知道如果幫助本行,但後來我才發現政府也是搞創作的!創意比任何機構還高!特別前排推行國民教育的時候,我疑懷是那個已另某高就的同事背後為政府發功。 首先政府強調,現在資訊發達,學生不單只接受學校教育,還會上網接受其他資訊,所以不會有洗腦的情況出現。這論點我不單只雙腳,我全身能舉的地方也高舉起來贊成,因為我一直覺得,劇本寫上粗口根本就不是問題,小朋友不會因為看了電視聽到一兩句粗口而學壞,他們也會上網或接觸不講粗口的人,所以他們又怎會受到影響呢?甚至乎我們應該拋開更加多社會責任的包袱,甚麼有歪倫常,子殺父女弒母的情節都應該加進劇情裡,反正觀眾不單只會看電視嘛(甚至乎不看電視了),我們又為甚麼緊張電視內容的道德問題呢?!我想政府是透過推行國教曲線支持創作自由,高! 他們又於推行初期說,先推行,後檢討。我一聽這說法,即有如醍醐灌頂,這真是聰明的方法耶!我怎麼沒想到,我還未想好劇本前,就應該先說服老板開支票給我開拍先呢?反正劇本賣了,後果怎樣也沒所謂了,過左海就係神仙!萬一國民教育推行後有問題,那班學生和家長又怎麼辦呢?沒所謂啦,我想政府會像電視劇中慷慨就義的主角一樣,振臂向大家講句,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怕甚麼!勁! 篇幅有限,政府創意之舉實不能盡錄,給了我很多比9.1級還要強的腦震盪,所以我是十分喜愛和支持現政府繼續用我們想到也不敢用的法方推行新政,為香港創意工業加加油,Yeah! (原稿刊登於TVB周刊)

Read more

未開始已結束

若你不是在火星居住,那你或多或少都會有朋友。朋友有很多種定義和層次,要講的話你想聽我也不想寫,所以我想講的是一種你很想交,但又偏偏沒有機會深交的一種。

你與這種朋友可能在工作上,又或者在朋友敍會中認識,你感到這朋友非常有趣,或與他志趣相投,又或是對他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不過時間關係,你們不能繼續這次的相處。但日子過去,你們也沒有機會可以加深認識,漸漸變得半生不熟。[…]

Read more

Spec

這是近來我最喜歡的作品。劍走偏鋒,不落俗套,偶有失卻,瑕不掩瑜。它很通俗,弟弟被洗腦與家姐對決的情節不可不說是肥皂劇般的情節,當然,它有自圓其說的理由,不過也是有點看港劇的味道。換句話來說,若論劇本的質素來說,其實香港的劇集不是太差。不過講到港劇就是一大的課題,有時候就另闢專題去講。 說回spec,首先它沒有造作,要合乎現在的科學觀,如之前一套日劇,叫《不可能犯罪調查官》,明明題材是一些很離奇的案件,但偏偏最後要有很科學的去解釋所有離奇的事情,令整套劇硬是有點到喉唔到肺。而Spec就開宗明義,我們就是超自然,我們就是不科學,這才叫人酣暢淋。或者我們都有點迷信科學,以至所有東西都要一些科學解釋,這令人多麼洩氣,當所有事情都可以解釋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會缺少很多趣味。就如星座睇相諸如此類的迷信之說,不知豐富了多少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亦幫忙打開了很多初相識的人的話匣子。 其次這套片最大的力量發射區在其癲覆性。大家知不知道誰是龍雷太? 就是這位大叔了。 看到大叔的樣子就知道他不是演一個眼神就殺死人的江湖老大,就是演不苟言笑的總裁之類的人物。當你看到他色迷迷追女仔,無情白事就撒可愛,真是他媽的不得了,就像你爸無端端話要同你行街扮靚一樣,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後然後讓捧腹大笑,當然有些人覺得這種硬滑稽像中國政府所說一樣會不得人心,但這種癲覆令你對一位演員有種新的期待。試想一個人當了類近的角色二三十年,當他有新的轉變時你也會看多兩眼吧,記年當年的汪阿姐的野蠻奶奶亦博得大家一致的掌聲,所以在一個僵化的政權維持了二三十年,係時候要癲覆一下。 演員任配角時肯破舊也不太出奇,連主角都願意立新才叫人驚喜。戶田惠理香,以前的她做慣的都是耍可愛的。  而在Spec中她是這樣的。 怎麼樣,嚇了一跳吧?她就是不顧身世地去演。試問有多少演員可以放下身段,去演一個騎呢的角色呢,尤其是一些美少女派的演員,為了保持形象這個不做,那個也不做,我肯定你不會見到AngelaBaby或Janice Man可以有這類的演出。最重要是她不是一味地做些誇張古怪的表情,到了劇情漸入戲玉時,她亦能夠將角色轉化,演出成為一個有血有淚的角色。這不單是有心去癲覆,更甚的是她有實力這樣做,而今年春季的日劇她在《你教會了我甚麼最重要》演的是平實的角色,這樣的演員確實不錯。  第三是高登仔最喜歡的惡搞。話不用多說,請看圖。 (這是别人做的,但我不知出自何處,請見諒) 《時效警察》、《相棒》、《熱海搜查官》….不能盡錄的日本劇集名….. 還有就是對其他人物的惡搞…. 第一集指名手配通緝犯 魯邦罪名     怪盜在逃中 第五集指名手配通緝犯 都合雷人(DOAI Raito = Twilight) 罪名     戀愛吸血鬼 第十集指名手配通緝犯 怪人 尾屁羅 (尾屁羅OPERO  = opera  惡搞歌劇魅影) 罪名     連續誘拐美女的殺人犯 轉自Quiz05 (http://tw.myblog.yahoo.com/QuiZ-05/article?mid=4499&sc=1)) 劇中的對白裡還有對其他劇的致敬與調侃,若對日劇有點認識的,必定會會心一笑。 總括而言,整套日劇都充滿整個劇組人員的誠意,還個不為人知的細節都盡量放入自己的創意,對比港劇的粗糙,TVB的管理層應該早點休息,不要阻住製作與創作的員工發揮吧。(極度題結尾的結論,哈,總之大家有時間就一看吧。)

Read more

他媽的八十後

八十後是香港最可恥的一群人,他們「被評普遍閱讀能力弱、欠耐性、難溝通、遲到、操守差、責任感弱、超情緒化、過分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弱,自發性低,容易受打擊,心理質素弱,邏輯思考根基很差,反抗時反應過激,在可發揮創意的空間中又過於含蓄,又濫用投訴基制,意圖劫人濟己,爭取免費午餐。」(引自信報某專欄作家)   當我看到這段對八十後中肯的描述,我是再同意不過了,不過作者厚道,寫他們「被評普遍」,留有餘地沒有指明所有的八十後。不過我認為用得八十後這個詞語,就是泛指他們這一年齡層的人,正如「女人被評普遍累人」和「男人被評普遍難忍」中間的被評普遍的字眼是多餘的,我們指責的就是全部八十後的人。   這種不事生產的八十後,分布各行各業,他們這種人格殘缺的雜種竟然還未引至香港淪陷,我已經覺得有點不可思義,我想多得曾俊華這種可以想出將六千元放入強積金的天才五十後勉強維持著香港的繁榮穩定,所以八十後應該全都拉去勞改或甚麼,免得對整個香港造成負擔。   有八十後的醫生?他們一定是醫療事故的罪魁禍首,身為五十六十後掌管的醫管局明明管理得妥妥當當,偏偏他們在搞亂,要管理層幫手擦屁股。 有八十後支持保育?去皇后碼頭最多,應該對香港文化歷史更有感情的五六十後的政府官員地產商都還未出聲,幾時到八十後越俎代庖,很明顯他們都別有用心,想拉香港人後腿,防害香港有效地高速發展。 有八十後銀行sales?他們一定去呃阿婆買迷責!肯定是他們想催谷銷售,連四五六十後的苦勸都不理,一意孤行,所以迷債一事,都與負責公司政策的高層都沒關係,最該死都是那班前線的八十後。為甚麼香港那麼多窮人,堅尼系數全世界數一數二,我想都是八十後搞出來的。 死人冧樓?八十後啦!偷雞摸狗?八十後啦!冚家富貴?八十後啦!   我身為八十後,都很遺憾我們都沒有掛掉,在這兒獻世。我亦很感謝不停指責我們的其他二三四五六七十後,有他們,我們才沒搞垮香港,有他們,香港人人才安居樂業,有他們,香港誇啦啦。

Read more

第一集的寫法

寫電視劇第一集是很最要的……基本上寫任何東西的開頭都是重要的。哦,又廢話了…… 總而言之,電視劇的第一集要為整個劇集定調,風格、人物關係、角色性格、故事發展的方向等等。其實睇日劇和美劇絕大部份都是這樣行的。 就以Modern Family,第一個Season第一集為例,第一集頭幾場已經建立了整套戲的基本架構,第一場,我們很快知道Phil和Claire是兩公婆,透過叫小孩落樓吃早餐和對大女穿的迷理裙描寫二人對子女有不同的看法,還有二人的小動作透視著二人有著很不同的性格。第二場是Docu-drama形式的訪問,知道Claire簡單的背景和對子女的冀望。第三場,跳去第二個家庭,Jay、gloria和她與前夫所生的孩子manny,一開始Gloria在球場邊喝得聲嘶力歇,從她的發音和表現就知道她是一個非一般的母親,第四場insert一個家庭訪問,知道更多gloria的背景,去到第五場再接回球場,就完全知道jay是她的老公,以及他們的對比-年輕與年長、激情與冷靜,再簡單描述manny很容易喜歡女孩子。第六場跳去第三個家庭Mitchell和Cameron,二人從越南領養了lily回家,透過眾人知道二人是gay  couple後人前人後兩個樣,為第八場作舖排,insert第七場知道二人的背景和lily的由來,再接第八場透過mitchell以為眾人歧視他們是Gay couple而大爆發,從而表現出mitchell和cameron的不同性格,單單用八場四分鐘時間就預視整套戲的風格,還有眾人性格的矛盾和因為這些矛盾而鬧出的笑話,真是強到無朋友。 (待續)

Read more

讀書報告-經濟殺手的告白

  當手執這本書的時候,高鐵事件又在腦海中浮現……   第一和第二次表決當日,我親身到了立法會前的皇后像廣場,身處在嘉年華式的抗爭集會中,我震臂高呼反對興建高鐵,數千對手臂指同立法會,放聲疾呼官商勾結,同時又傳來緩慢而規律的咚咚聲,一班苦行了幾日的反高鐵人士靜靜地圍繞著立法會苦行,不斷對我們忽視而久的大地行五體投地之禮,展示當代人已喪失了的對土地敬畏之心。   我從回憶中甦醒過來,當日我反對興建高鐵的理由是總站建於西九龍之上,只不過對地產商又一次的利益輸送,我並未完全反對起高鐵,所以我對於全盤否定高鐵之說有點不以為然,因為有一點我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就是發展。   當時我都深信,發展是硬道理,我們不能不和其他的地方接軌,而且發展無論對那一方都有益處,我們只要對菜園村的人作出合理的補償,甚至比他們應得的更多,那就問題不大,但看畢本書,令我不禁懷疑,發展中,最大得益者是誰,被犧牲的又是誰,發展真的是不可挑戰的硬道理嗎?   作者表面的職責是首席經濟師,負責在落後地區估評未來的經濟增長,然後說服當地政府向美國借貸來興建基楚設備去配合快速發展的經濟,但實際上,作者是一名經濟殺手,專門誇大經濟增長,要落後地區的政府借入不能償還的貸款,到他們面臨破產邊緣時美國便要他們接受苛刻的條款,最後就淪為美國的傀儡,讓美國對該國為所欲為,要他們在國際會議上偏袒美國,而同時該國的居民就要忍受美國國際企業到來任意破壞他們的土地和掠奪天然資源。   泱泱大國,以開發為名,使落後國淪為他們的傀儡,我們要思考一下究竟所謂的發展是甚麼一回事,發展真的為人帶來好處?無錯,發展真的帶來莫大的利益,但得益的只是小數大家族或大企業,而大部份無辜百姓遭受到的是剝削。更無恥的是,如果那些國家起來反抗,拒絕美國的「善意」,美國便會派出豺狼部隊去暗殺或推翻該地方的政要,再不成功的話,最後便會發動傳媒機器,製造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派出一班自以為王道之師的入侵者,到該國進行令人齒冷的殺人罪行,伊拉克便是當中的俵俵者。 無疑,我們現在可以有豐富的物質享受,甚至現在我打字用的電腦,都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所以發展的確可以造福人群,但問題是當我們的發展是靠剝奪其他人的幸福而得來的時候,我們是否仍可以安寢無憂地享用它呢?正如梁文道說,我們為甚麼有權力可以要菜園邨的居民放棄他們的家園來遷就我們可以回內地時快十多分鐘呢?若我們強行要菜園村的居民離開,拆毀他們的家園,這只是對弱細社群施以民主的暴力,那我們與美國對落後國家所作的暴行無異。   現在菜園村的居民仍在苦苦掙扎,為保自己的家園而奮鬥著,遠在他鄉的日本有一班原居民為對抗政府取地而對抗了近三十年,當中有很多有熱心人士不停加入令原居民可以持續與政府周旋,最終令政府讓步虛心地與居民磋商最好的解決辦法。我默默唏噓著,我們的政府何時才會虛心聽人民的意見,而我們何時會跳出來以實際的行動去阻止政府施行的暴政呢?

Read more

放學後

放學後既是本格派的作品,解迷要素是相當重要,但書中最大的迷團只有密室殺人,解迷數量過少,看起來並不過癮,完全滿足不到喜愛本格的讀者的要求。第二次的大遊行殺人事件更是沒跡可尋,沒有線索給讀者推斷誰是兇手,只有最尾主角來一個大破解。而行兇動機也是主角突然想起一些事情,追問一個完全沒有舖排的角色下而得知,這種沒有整體佈局的寫法頗不能接受。而第一個死者出現的條件也有點過於巧合,顯得作者在有點力有不逮。 反而最好看的是中學男老師與女學生之間曖昧之情。有一個明戀主角的女高中生要主角單獨陪她去信州,當然主角並沒有同去,但已經勾起不少男人的幻想,就算是其他普通中學生活的描寫,亦隱晦地出現中年男人對高中女生的幻想。如在運動場上穿上運動短褲的女生正鮮蹦活跳的青春胴體,又或是在忽然襲來的意亂情迷,與高中生輕輕的一吻,這都是很合男生口味。所以,本書不應該以懸疑推理做賣點,反而是中年男人對女高中學的慾與罪才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當然,這本只是東野圭吾的處女作,合格有餘,完整度頗高,不過未到值得一看的地步,除非你是東野圭吾迷,又或者對女高中生有點迷戀,否則看他其他的作品更好。

Read more

以理性務實及包容的態度去抓著得來不易的可在網上發文的百年機遇

從來都很想寫一些外表柔弱但內心堅強的人物,每每看到這些角色,內心都不其然為他們加油,希望他們可以堅持下去。這可以說是種童話,因為現實是不容許人堅持的。 如果你堅持,別人會覺得你很傻,原則是甚麼?是非是甚麼?到最後都可以用「現在發展的很好,這是得來不易的機遇」等等不知所云的詞句混過去,那麼堅持錯對又有何用? 其實只要細心一想,這是意味著李嘉誠當年殺了人,但因為現在很富有,就可以不再追究當年的暴行。但奇怪那麼荒謬的邏輯竟然會有人信以為真然後掛在口邊,他們真的坐在腦袋的嗎? (當然,真的有很多人是坐著腦袋的。) 最近我從新聞得知中國大陸有人將坑渠油提練成食用油,我真的有種打通經脈,整個人都豁然開朗起來感覺。原來中國人可以唯利是圖到這種境況!人命值多少錢?我開始明白為何種混屁邏輯真的是行得通。錢大個天,只要有錢,過去的種種不該的行為都可以胡混過關,有錢變成答辯的理由。所以我說嘛,以現在中國的GDP,大既還可以發生多一兩場大屠殺也不會有人反對和抗議,因為現在中國的境況比之前更來得得來不易,所以更加要好好珍惜。 還有一句「在心中」,這亦是一句不得了的絕句。 「老師,今天不是要默書嗎?」「…在心中…」 「爸,你不是要去找工作嗎?」「…在心中…」 「媽,你不是要煮飯的嗎?」「…在心中…」 我或者應該拜他為師,學學甚麼是看來像樣的廢話。 咦,我又說偏了,不過也沒差了,當一個國家和政府都可以說些廢話當交待的時候,我又何必太認真去堅持一片主題清晰的文章呢?

Read more

Pattern

戲看得越多,會發現其中有些層次會差不多,只是行動選擇或背景不同而已。簡單來說,看驚慄片,開頭一定係有班不知所謂的年青人,去到人跡罕至的地方胡混,說些有的沒的笑話,甚至有一兩場牀上戲。當眾人最開心的時候,命案開始發生,人一個接一個的消失和死去,到最尾主角絕處逢生,還殺掉變態殺人狂,這是一套美國驚慄片的典型模式。中間有很多選擇出現,例如變態殺人狂是以警察身份出現,又或者真兇就是同去的人當中等等。這是整套戲的大格局,故事架構式的Pattern。  另一種是較小格局,情節上的pattern,例如有人要在監視之下逃出某地,於是他選擇在某點故意製造混亂,令監視的人失去其蹤影,自己立即打扮成途人而成功逃脫,成龍有很多動作片如《紅蕃區》都出現類似情節的。 在電視劇的創作,大部份都是從過往的架構和情節的pattern中加入新原素而融合而成的。因為這很省時,無須憑空想起,第二是大家會很快明白你想講的是那一種戲,方便大家一家討論和創作。所以作為電視台的編劇,記熟pattern是很重要的。 毫無疑問,觀眾會很容易覺得這種模式創作出來的戲會熟口熟面,更有人會覺得這些劇是抄來的,我不是想為這些電視劇開脫,但你只要細心看,便會發現這些戲當中是有些分別的。當然,也有一些編劇覺得就是因為經典的架構和情節好所以自己才拿來借鏡,因此會一點也不改的寫進劇中,不過這些編劇只是少數。  其實作為觀眾,當你都開始記得某些戲的pattern的時候,可以和其他類似的pattern比較,你會有一個新的角度去欣賞戲,你會發現編劇的真功夫究竟放在那裡呢!

Read more

反鳩鐵

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媒介談論高鐵,有些講得十分不錯,所以我都無意再理性地仔細分析箇中利弊,想講的只是一些感覺。 我從來都覺得泛民很不濟事,做事永遠都是落後於形勢,又"懵盛盛",要由民間鬧醒他們後他們才懂補鑊,天星碼頭如是,高鐵如是,但起碼,他們肯聽。 比他們更不濟事的就是民建聯等一眾保皇黨,講一套做一套,可以撐大雙眼講大話都面不改容,支持公平競爭法如是,支持普選如是,這種…(對不起,用任何一個字去形容他們都是對文字不敬)…總之對著控制了不知所謂的議會的他們,我只感到很悲痛,我想王曦之所講的“喪亂”,就是這種感覺吧。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我們只能從爛銅爛鐵中作出不得已的選擇,如果有人認為民主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他一定食懵了。民主只是一堆垃圾中可用來循環再用的東西,但最少,它還有點用。我對泛民也是抱著同樣的心態,他們千瘡百孔,有時還走來抽水,但比起保皇黨這些核廢料,算,好過無… 其實“八十後”,它代表甚麼?連被傳媒標籤為八十後的那一群都不叫自己做八十後,又有一些稱自己是“撐高鐵的八十後"出來反“反高鐵”的時候,這個字就已被濫用不再具有意義,充其量只是客觀地形容一班八零年代後出生的人,所以煩麻各位再不要將八十後和反高鐵連成一連,因為八零年代後出生的人只佔反高鐵的一部份,而激動得衝擊警方的也有不是八十後出生的。 有建制派的人說“泛民常說要民主,要公投,那我們不要再談,投票吧!"他不只食懵,還食了屎。如果立法會所有議席都是直選出來的,確然可以早一點投票,但現正正是整個制度被扭曲了!“有些人可以比其他人更平等",有些功能組別只有幾百個選民,他們就可以得到一個議席代表他們,有些功能組別議員更是不須選票自動當選,為何他們有這樣“更平等”的代遇?而正正這些人佔據了立法會一半的議席!一個沒有選票自動當選的議員講用投票去決定事情,你開甚麼玩笑? 岔開一提,功能組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黃宜弘莫屬,這人可以五年來未提一個質詢,開會時又常常瞌眼瞓,但每次選舉仍可以大喇喇無人投票給他的情況下成為立法會議員,會有人覺得這票人可以代表到人民的聲音嗎?(還記得零三年七一,他向鏡頭舉起中指的一幕,所以他今日被人擲水樽我覺得非常痛,不過係痛快!) 到了現在,究竟西九還是錦上路方案好一點已經搞唔清,但正正係搞唔清才要再傾。高鐵起遲半年,香港是否變得人人乞食?香港是否被邊緣化個個無位企要跳海?但這半年時間可以令更多人討論,更多人明白,如果西九龍方案真係好,就當讓其他人知道政府是對的,政府得到更多人認同,日後施政就不用那麼辛苦吧!偏偏他要強政勵治,霸王硬上弓,這不是官逼民反又是甚麼? 唉,我自己都越說越激動,要打XX發洩一下,下次再講,收筆… 特別鳴謝facebook 呢個group提供相片: 我相信可以召集100,000 個厭惡民建聯的人!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2465772924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