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 是我中學階段的偶像,到現在為此我應該有八成他所出過的專輯。看著他那張MV collection,就令人如痴如醉,回想起在安全的家中,模仿他的舞步,然後沖一身涼,這樣就消磨了一個下午。

Pina Bausch是我在倫敦讀碩士時才認識的,在Saddler’s Well 看了Café Muller 同Rite of Spring,之後得悉她的Tanztheatre會到香港藝術節演出Full Moon,便極力推薦。孤陋寡聞的我,在兩年前方知道這位Dance Theatre的大師。

以認識的深度與年期計,MJ的死訊理應令我落淚流涕,但,我沒有;只有為他生父的反應與行為而髮指。反之Pina Bausch的訃聞傳到耳內,腦裏不其然憶起當年在觀眾席上,看著她所編的舞,四肢被困在座椅上,心情激盪迴轉,思緒早已飄至萬丈遠。當時也不曾為意,原來這次經驗已在心中埋下伏線,埋下對不能再看一代大師的作品的惋惜。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前每天聽著MJ返學的我,怎麼對只看過一次的Pina Bausch更耿耿於懷?當然他們是無法比較的,MJ給我的是Amusement,一種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投射,很即時的,也可籠統地叫Entertainment。Bausch所給我的是心靈的悸動,一種自己也不自覺的影響,很長遠的,也許籠統地叫Arts Appreciation吧。我想自己真正喜歡藝術的原因,因為巨星的磒落,才逐漸清晰。

藝術有那能耐,把人從任何空間帶走,進入自己不曾自覺的思想洪流,流進腦海每個角落,沿途風景明媚,就像一次感知的旅行,保証有意外收獲。但因Budget所限,始終也不能經常去旅行,於是乎Entertainment就給與了一種適時快捷的escape。兩者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已經在互相補足。我很感恩,在我的年代,可以一暏兩位大師的風采...多謝...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