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港產出品

最近有兩套十分出色的港產片,教我不得不在忙世博期間,也要加把嘴來談一談,以示日後給自己的勉勵云云… 《飛砂風中轉》 Once A Gangster (2010) 莊文強的《飛砂風中轉》先打響頭炮,大玩黑社會幽默論盡香港人「為搵食」的窘態。早前在他與麥兆輝的《竊聽風雲》已見他們筆鋒所向,趨向更深入地描寫角色之間的情感,然而張力十足卻欠細膩,主力還得依靠他們事件式的劇情上。可喜的是在今次的《飛》中莊文強索性寫他專長的男人,幾乎所有人物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正正在這不由己之中給他勾出了近乎瘋狂的荒謬現實,令我們在大笑之餘亦不忘同情。值得一提的是,莊文強作為導演恰如其處地把種種現實中的瘋狂串連起來;其中最教人深刻的就是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融合。像鄭伊健出獄後剛到書局那幕,當他提到他在獄中遇到的一位叔父其實叫Milton Friedman時,兩旁的立體聲即傳來常在佛堂所聽到的「叮」一聲,以為這只是喜劇效果的聲效嗎?卻見鏡頭瞬間已轉至鄭伊健家中的神位。運用音效帶入另一場景並不新鮮,但像他同時運用於喜劇效果,卻是十分難得,比日本的瘋狂式搞笑,要來得有內涵一點。可見他寫得瘋狂,但卻導得精密,機關算盡只為令社會上各種惡形惡相的大佬們,齊唱一次「嘿喲 哼嘿喲 飛砂風中轉」,看罷怎不叫人笑逐顏開,嘆一句「人生?又何必太認真呢」。 《打擂台》 Gallants (2010) 其實看到港產片少有的創作精神已經很滿足,然而卻不斷聽到《打擂台》口碑載道;起初看到他的宣傳以為不過是另一套在搞懷舊噱頭的電影,抱著不妨一看的心態,昨晚卻看得我笑中有淚。在一股港產武打片的洪流下,已經像過年吃油器般膩得不能消化。葉偉信的《葉問一、二》,中國功夫最後都只淪為擂台上擊敗外強的手段而已。葉師傳的武德精神還得靠甄子丹的嘴巴說出來。反觀《打擂台》妙在根本不在打擂台,先以泰迪羅賓所飾的師傅道出一句「唔打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來反一下傳統的武德觀念,繼而透過他的徒弟們身體力行,打了一場場忠於自己的擂台,最後贏得師傳的一個大拇指肯定。這個「贏」已經超越我們慣常所理解的「贏」,因為我們從他們的每一場拼搏中,看到他們筋疲力竭地打出他們對師傳的尊重與思念。真正的用畫面說出了一條簡單的道理 - 只要忠於自己並努力地實踐,已經沒有人能勝過你。這一反其實更貼近現代的價值觀,我們對中國傳統的武德不是不尊重,但說實在如泰迪羅賓所講要強身健體可以做運動,但要學功夫就是想給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至被欺凌。加上《打》用上了昔日邵氏年代的眾位武打巨星,除了加添親切感之餘更打出實而不華的真功夫。更妙之處是歐陽靖的角色,他正代表著我們這一代追求速效、輕視傳統及自我中心的特質,放在羅新門一門三代的世界中反襯出中國飲水思源、尊師重道的美德;陳惠敏在歐陽靖面前在自己臂上繫上黑布帶,畫面短短數秒卻直刺入心,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呀! 我記得近期對港產片有如此大的感覺已經是《十月圍城》,然而他始終是混合了內地的創作力量,回看《飛砂風中轉》及《打擂台》卻是撤頭撤尾的港產製作,談的是香港的社會,是香港的功夫,是香港的情懷。我不敢說這兩套電影也可以在海外大賣,但我卻肯定他們倆部都具國際視野,當一首歌一個畫面更勝千言萬語時,又何懼方言的隔膜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