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忙寫計劃書,把一些很想寫的電影都暫時擱置了,喜聞她在國內票房很不錯,相信現在落筆也可趕上尾班車吧。

十月圍城 - 作為港產片在激烈競爭的聖誕節檔期與阿凡達、神探福爾摩斯與魔幻聖誕頌同期上演,相對地題材嚴肅,武打加上血腥場面,對一家大小更是避之則吉。自己也是在買不到阿凡達的票,才當下決定退而求其次入場看甄子丹。

沒有甚麼期望,卻見驚喜處處;首先以無名碑的英雄楊衢雲在香港被暗殺作引子,再帶出陳少白在明與富商李玉堂在暗的革命力量,然後舖設一個簡單的事件 - 孫中山要來了!這下有戲好看了,清政府的暗殺組織與由民間湊成的護軍,瞬即展開周旋,事件的演變推著當下的人物作出一個個艱難的決定。滿清早期把革命火頭撲滅的優勢,漸漸被民間為著革命而前仆後繼的精神所趕上,然而最後的高潮,還看孫中山抵達當日誰勝誰負。

縱使觀眾們都知道歷史讓孫中山成功,但我們還是會期待前面所描述過的人物,在今次的事件中會有著怎樣的結局。這種成功的期待,有賴編劇對人物細膩的描寫,與建立觀眾對其感情的投射。最為明顯當然首推李玉堂父子的那條線,王學圻飾演的李玉堂只許自己暗中資助革命事業,同時千方百計阻止其子李重光參與其中,卻又不知道他已經積極投身革命;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父親見到兒子在街上高調呼派傳單,李玉堂上前喝止,卻反被李重光對著自己反抗吶喊著「不作亡國奴!」,這當中的委屈與二人之間的誤會,直令觀眾鼻酸。直至報館被封及陳少白失蹤,李玉堂在其子面前站出來,扛下了革命這擔子,二人的關係比冰釋前嫌更要進一步,他們共同擁有了比自己更大的信念。當予盾看似消失之時,李重光卻當上了孫中山的替身,追殺孫中山的「大事」與李玉堂尋子的「小事」一同上演著,最後他為著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犧牲了自己的愛子。

用一件事件牽動著關連的人,是這齣戲最成功的地方,不少於十個人物的描寫,全都恰到好處,這當中當然有煽情的成份(包括武僧王複明兩度被圍堵),但總體來說也沒有徧離主調,因為它成玏在清未時期香港這個特殊環境,建立角色們為大義相繼犧牲的可能性。這種水滸情懷只能在港產片看到,而近年看到的就只有杜琪峰的電影,可喜的是十月圍城那種聚義,比反宋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來得更切身更偉大,這全在於電影對「義」有所著墨。孫中山的那兩句對白「欲求文明之幸福,必先經過文明之痛苦」是以他的體會對革命下的一個閳釋;同時代表清朝由胡軍飾演的閻考國,則反問陳少白「像你們幾個污合之眾聚起來抗議,就能救國嗎?」同樣是救國大義,兩個角度並存,除了避免了一面倒的英雄主義外,最重要是角色的犧牲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描繪出他們分享著一個比私利、求生(現今資本社會最重視的價值)更大的「義」。

一套聖誕檔期的動作港產片(配合內地的編劇、製作人與演員),以革命為題材,拍出如此水準與深度,實屬難得。冀望新一年本土會有更多佳作!

PS 其實也想談談導演陳德森與一眾演員的表演,但時間與腦力有限,此刻就此擱筆…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